绥靖主义,绥靖主义 英文
绥靖suí jìng绥靖主义,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绥靖主义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靖,安定之意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慰抚”之意绥靖主义;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张伯伦认为这是“不可能避免的”接着,希特勒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苏德台区张伯伦将此看作是通向欧洲问题总解决的可能入口当捷克危机加剧时,张伯伦乘飞机三赴德国与希特勒谈判,并一再作出让步,最后上演绥靖主义了慕尼黑丑剧,把英国的绥靖主义推到绥靖主义了顶峰;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惜牺牲别国利益,寻求与侵略者妥协他们试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在历史长河中,这些行为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5年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7年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
2反战思潮如果探究一战给人类带来的最深切的启迪,不妨说是对“反战求和”的热切渴望“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正是英国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幌子3特定政治英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安排是对外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面对当时的国际社会背景,英国当局的政治安排也别;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意思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和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的一个重要诱因是二战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英法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使法西斯有恃无恐,最终导致二战爆发先说绥靖政策的原因绥靖政策的代表。
一战后,英国政府实施的“十年无大战”政策,导致军费开支大幅度减少,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同时,和平主义思潮强烈,人们普遍反对战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的对外政策政治安排上,英国试图通过支持德国以制衡法国和苏联,同时避免直接冲突,这都体现了绥靖主义的倾向然而,这些“不战而和”的尝试;1定义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2实质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 3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及后来的美苏“冷战”4直接后果 1弱小国家;5 绥靖主义者,如英国首相张伯伦,试图通过妥协来维护既得利益,将祸水引向苏联6 绥靖政策在历史上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希特勒重整军备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等7 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典型体现,其试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
其次,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弥漫,统治阶级借这一情绪推行绥靖主义,表面上看是寻求和平,实则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巧妙托词再者,特定的政治安排也是重要因素,当局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其内部的政治考量和布局,使得绥靖政策成为了对外政策的选择之一不可忽视的是,国际环境,尤其是法西斯德国的崛起和咄咄逼人;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源于多种复杂因素一方面,他们试图通过“祸水东引”策略来应对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威胁,同时对世界大战的恐惧和一战后经济恢复的困难也起到了作用德国的潜在威胁,如战略轰炸和凡尔赛和约对其的过度压制,促使各国认为其行为合理此外,英法等国并未充分认识到纳粹的危险,被法西斯的。
标签: 绥靖主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